复习资料

自考大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资料(3)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 近代中国国情

近代中国国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那么,是什么导致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呢?导致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政治上: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经济上:中国被迫向帝国主义国家支付大量战争赔款。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铁路、航运、海关、贸易,垄断了中国的金融和财政。思想文化上:帝国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结果, 帝国主义的侵略尽管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或者说根本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和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这两大历史任务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才能为完成后一任务创造条件。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与西方国家不一样,它分为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即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即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而言是相同的,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所决定:第一,社会形态相同,中国依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第二,社会主要矛盾相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社会诸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第三,革命任务相同,反帝反封建是革命的首要任务。

新旧民主革命的不同点:第一,革命的领导不同了。民主革命再也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来领导了。第二,指导思想不同了。民主革命再也不是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作指导,而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作指导了。第三,革命的前途不同了。民主革命的前途再也不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第四,与世界革命的关系不同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革命的阵线上来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包括4次革命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年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这条总路线,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领导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主革命的学说。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最大压迫是来自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帝国主义所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战祸和灾难,把近代中国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所以,推翻帝国主义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条件。

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反动力量。中国革命就是要从根本上消灭封建主义、消灭地主阶级,为中国的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

官僚资本主义为什么也成为中国革命的对象呢?——垄断性、封建性、买办性、腐朽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从总体上来说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但是,在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由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的对象是不同的。国民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敌人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新军阀;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敌人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中提到的人民大众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以下对四个阶级分别进行论述:

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首先,中国无产阶级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无产阶级大公无私,胸襟开阔,目光远大并富于组织性、纪律性,只有无产阶级能够领导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其次,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必须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

最后,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天然获得的,必须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去争取获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对被领导者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第二,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和政治教育,至少不损害其利益。为此,就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对被领导者的领导,必须坚持三条原则:第一,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因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第二,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在统一战线中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第三,必须建立和发展革命武装,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但是,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实际上就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这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步: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所谓“必要准备”,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创造了条件。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便没有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说,只有经过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才能创造出后者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所谓“必然趋势”,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果为什么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呢?第一,中国革命当时所处的环境不允许中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因为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运的帝国主义列强不愿意中国变成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同时,国际无产阶级和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希望中国变成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第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在新民主革命发生发展的进程中,必然积蓄起社会主义因素,这些因素加上有利的国际环境的影响,将引导中国人民趋向社会主义;第三,只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巩固中国民主革命成果,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贫穷与落后,才能彻底解放和极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终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所以,两个革命中间不容许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然而,在党的历史上,却存在着“二次革命论”与“一次革命论”两种错误倾向。所谓“二次革命论”是右倾机会主义的观点。其代表是陈独秀。他认为,中国国民革命成功以后必然是资产阶级专权,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有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中国只有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以后,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所谓“一次革命论”是“左”倾机会主义的观点。其代表是王明。他主张“一省或数省的胜利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认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占主导地位,提出要把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同反对资产阶级等同并列,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中国不经过民主主义革命便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从而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王明的错误在于混淆了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陷入“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危害。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即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基本主张。新民主主义政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家组织形式,二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我们所要建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我们所要建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就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将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措施概括为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土地法的基本内容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没收官僚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既包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又包含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是富有特色的一项内容。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指引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伟大纲领。实践这一纲领,就是我们要建设的新中国。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八七会议有两大功绩:一是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反对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宣告右倾投降主义的结束;二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湘、鄂、赣、粤4省举行秋收起义。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192810-11月间,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30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批判了照搬外国经验的“左”倾教条主义和怀疑“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右倾思想,初步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标志着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

中国道路理论是在与“左”倾盲动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从而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确立下来。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中国革命为什么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呢?中国革命之所以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当时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革命的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革命的组织形式只能是军队。

第二,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要想成功,必须发动农民、依靠农民和武装农民,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第三,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则是反革命力量统治的薄弱环节,中国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先占乡村,后取城市,走具有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

那么,中国革命有没有可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呢?换句话说,在落后的农村,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

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第二,革命的广泛影响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还因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向前发展。

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革命武装。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正确的政策。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它对于历史和现实都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第一,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正确道路。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93910月,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回顾了党走过的18年革命历程,提出了一个关于中国革命致胜法宝的著名论断,他说:“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1.统一战线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策略路线。

第一,在中国新民主义革命中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在中国革命中之所以必须建立统一战线,首先是由特殊的国情和多样性的阶级构成决定的。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和不平横性所决定的。

第二,在中国革命中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可能的。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汇集了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其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毛泽东从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入手,认为由于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制约,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斗争中,广大的中间阶级,都可能参加革命统一战线。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可以成为工人阶级基本的和可能的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官僚军阀政府的压迫和排挤)在斗争的某些阶段,其左翼部分也有参加革命统一战线的可能,其他部分则有由动摇而采取中立态度的可能。因此,建立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核心,以农民阶级为基本同盟者,联合其他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的革命统一战线,不仅极其重要,而且完全可能。

第三,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经验。

一是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相互关系。中国共产党认为,无产阶级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性质不同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同一切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二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独立自主原则,就是在坚持革命统一战线的前提下,保持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同盟者领导的两个条件。

四是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方针。

五是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集中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六是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2.武装斗争

第一,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

一是中国民主革命没有和平道路可走。二是中国民主革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其他斗争形式都是为着战争的。

第二,人民军队建设思想。一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三是提出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一系列方针、内容和方法。

第三,人民战争理论和战略战术原则。人民战争理论。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十大军事原则。

3.党的建设

第一,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第一,  党的建设要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

第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搞好党的组织建设。

第四,从党性原则的高度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毛泽东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总结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党的建设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理论创新,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科学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科学地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新民主主义理论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世界近代主要有两种革命和两种国家形态的论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新学说,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如何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一个什么国家的大问题,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与革命学说。


更多内容,请查看

更多成人高考学校,请查看“成人高考院校库

报名留言 留言后,我们将尽快回复您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目前学历:
报考专业:
手机通话 微信咨询 网上报名